许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对北宋初期皇位由兄传弟这事儿挺纠结:有人觉得赵光义在高粱河那一仗打得太窝囊,所以他当皇帝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遗憾。但也有人觉得中国星配资,赵二那时候接班是最合适的:想想看,赵大还在的时候,赵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。再说了,那会儿五代十国乱局刚结束没多久,皇上的威严还没那么神圣不可侵犯。赵二呢,经历过乱世,啥风浪没见过,所以他来当皇帝,对赵家守住江山可是最保险的。
说起来,要是按照老爸死了儿子上的老规矩,赵匡胤走了之后,本该是赵德昭坐上那个位置。那么,赵德昭有没有可能扭转局势呢?我琢磨着:挺悬的。
【1、开封府尹赵光义】
首先得说,赵光义坐上皇位这事儿,外面很多人都觉得有点蹊跷。他刚当上皇帝,就急着改年号,也不按老规矩来——以前都是老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年才换年号。这明显就是赵光义急着想告诉大家,他已经是老大了,好赶紧稳住阵脚,别让人心惶惶。但话说回来,赵德昭没能当上皇帝,可能赵匡胤心里早就有数了。
展开剩余68%在赵匡胤还在的时候,赵光义就已经被封为了晋王,并且当上了开封府尹。按照那时候的规矩,开封府尹这个位置,通常都是给要继承皇位的人坐的。所以,从赵匡胤给赵光义的这个官职,还有北宋那时候的情况来看,赵匡胤心里是有想让赵光义接班的打算,好让赵家的天下能一直传下去。
说到底,赵匡胤心里也明白,父亲传位给儿子这种方式中国星配资,比起兄弟之间轮流坐庄,确实更为合理。不过,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差错,他也得挑个更保险的路子来走,所以在权衡之后,赵大选择了那个更稳妥的办法。
由于硬要推赵德昭上位做皇帝,他可能会遭遇两种很惨的下场:
也许,赵光义会靠着他的权势把赵匡胤拉下马,导致北宋内部出现大乱。毕竟,这种事在南北朝时的北齐经常发生。赵匡胤身为后来者,他不可能不清楚这样做的严重后果。
也许,他是被手下的其他将领给赶下了台。想想看,赵匡胤自己不就是通过推翻后周的皇帝,才坐上了龙椅嘛。
所以打从一开始,赵匡胤对赵德昭就没啥好印象。
【2、赵德昭之死】
说到打架本事,赵光义确实没赵匡胤厉害。但在玩手段上,他算是个挺合格的皇帝。所以赵光义当上皇帝后,就想了个办法:他说自己将来要是没了,就让三弟赵廷美来当皇帝,等赵廷美也没了,皇位再还给赵德昭。换句话说,赵德昭还是皇位的最终继承人。
赵光义那会儿说的话,其实就是为了应急。他当上皇帝没几年,赵德昭就被逼得自杀了,接着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离奇去世。想想赵匡胤活着的时候,赵德昭兄弟俩都没能在老爹的庇护下坐上皇位,赵光义一上台,他们就更没戏了。
所以,赵德昭压根就没赶上历史给他的任何能抢皇位的机会。
当然了,要是赵匡胤能多活几年,等他把赵德昭培养起来,说不定真能让赵德昭慢慢顶替掉赵光义的位置。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得花上好长一段时间。可赵匡胤那时候最缺的就是时间。
所以我认为,赵德昭想要翻盘中国星配资,那可能性真是微乎其微。可老天爷的安排,咱们是没法违抗的。赵光义死了大概一百多年后,北宋就没了。后来南宋的皇帝赵构,他自己没孩子,没办法,只能从赵匡胤的后代里挑个人来当继承人。这么一来,宋朝的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那一支。这就是命中注定吧。
发布于:陕西省益阳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